男模殷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这“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科学运用,充分彰显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激活文化新力量、赋能文化新繁荣、谱写好新征程上全面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准文化发展新航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质文化力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确保了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文化力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凭借。创新文化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呈现与表现,是与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的崭新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增幅生产力、助推竞争力、强化吸引力。发展这种氤氲巨大蓬勃力的文化,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认真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首先,着力保障文化创新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前行。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促进文化创新与传承、改革文化体制机制、强化文化自信和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就是要确保文化始终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需求;其次,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源泉、根基和灵魂。面对美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以及思想侵蚀,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所面临的挑战,要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两个结合”中筑牢道路根基,拓展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活文化创新内生动力。“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文化的本质在于服务人民、丰富人民生活,而其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创造。激活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首先,文化创新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践建设中,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产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举措新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在新时代取得新进展。通过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文化真正走进人民生活中。其次,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创造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参与机制,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感,并以高质量文化反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守正创新,开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通道。守正与创新是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守正就是要坚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则是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推进文化演进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通道。首先,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我们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使之成为新时代文化创新的沃土。与时俱进,注重创新传承手段,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其次,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创新不仅体现在文化内容的丰富多样,还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市场模式等方面,要推动文化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进行文化创新,推动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总之,在形塑崭新文化力的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鼓励文化工作者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推动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健全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制度体系,才能为文化发展提供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关节点。首先,要健全文化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文化市场的有序竞争与发展。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打击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为文化创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其次,要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持。通过构建文化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最后,以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鼓励地方创新,结合地方特色,探索适合本地区文化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业态,激发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在更广阔的范围展开。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构建文化创新的法治化新场域。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保障。通过建立健全法治化环境,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文化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重要任务。首先,加强文化领域的法治宣传,增强文化从业者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他们在文化创作、传播和管理中自觉遵循法律法规。通过法治宣传与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文化法治的认知,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侵权行为,为文化创新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通过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文化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激励更多人才投入文化创作。同时,推动文化领域的创新成果转化,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最后,构建完善的文化法治体系,制定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为文化创新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通过法治保障,推动文化市场的公平竞争,使文化创新能够在法治的框架内有序进行。
坚持系统观念,打造多领域统筹发展、协同推进的文化格局。习指出,“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加强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的重要性。系统观念强调文化发展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高度关联。因此,坚持系统观念,强力打造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文化格局。首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文化本身的价值,还要关注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促进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产业的联动,形成文化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文化价值的多重体现。其次,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科技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通过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与影响力。同时,要利用科技手段增强文化的传播力,使文化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最后,在社会层面推动文化的发展。通过增强文化自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全民参与的文化氛围。通过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促进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入融合,推动文化的发展走向更加多元和包容。
激发文化创新力,扬帆破浪正当时。以强动能的文化力为驱动,创造出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更是丰富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我们要以新的文化力为引擎,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以更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回应时代召唤。总之,贯彻“六个坚持”,这对我们推进新文化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推进文化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作者:高盛楠,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杨荣所,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
|